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
(讨论稿)
“十二五”期间是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乐鱼官方体育网站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建设国内一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高职学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推进乐鱼官方体育网站各项事业全面科学发展,将乐鱼官方体育网站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山西省关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基础与条件
“十一五”期间,是乐鱼官方体育网站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五年,也是奋力拼搏、硕果累累的五年。五年来,学院紧紧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以申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关键,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夯实内涵发展基础,实现了各项预期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点和行业特征的特色办学之路。
1、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结构调整需要,适时调整系部格局和专业布局,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人数达到6189人;通过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总数达到45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到7259万元,生均设备值为11800元;馆藏图书56.1万册;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3万㎡。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社会服务的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新生一次性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招生就业进出口“两旺”,为实现学院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的6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带动了专业群16个相关专业的建设,初步构建起了基本覆盖冶金企业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的专业体系,丰富了以冶金为品牌的特色专业体系内涵。“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院级精品课程39门,优质核心课程57门;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了企业校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常平模式”、“建邦模式”。通过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并实践了具有乐鱼官方体育网站特色的“职业引导、行业平台、工学交替、三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更加突出。
3、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五年来,学院先后引进教师37人;截至2010年底,教师中有137人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的58.67%;经过几年的调整,乐鱼官方体育网站的人员结构、教师学历和学缘结构得到不断优。通过实施“校企双挂”工程,先后安排97名专业教师到太钢等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先后聘请159名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实行了实践性教学“双导师制”。“十一五”期间,共建成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个;培养出省级教学名师5名、优秀教师9名;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28人,培养骨干教师63人、“双师型”教师128人;建成了覆盖6个专业群的兼职教师库。
4、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十一五”期间,学院先后与太钢、湖北宜昌三峡涂镀板有限公司、海鑫钢铁、建邦集团等省内外100余家冶金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85个校外实训基地,与83家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创立了校企合作“常平模式”,突破了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上的“瓶颈”,初步建立了“学校主导、企业主动、师生受益、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5、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立了以专业教学系、成教部、培训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四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机构,在冶金企业建立了11个职工技能培训站点,累计完成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复转军人上岗培训21693人次;职业院校师资培训633人次、技能鉴定5917人次。完成应用项目研究及技术开发19项。同时完成了对新疆八一钢厂职工大学、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的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6、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学院先后完成了图书馆二期扩建工程、新建实训教学综合楼1幢、新建生产性实训场1个、新建机械加工实训工厂1个、新建学生公寓1幢等,共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7000㎡。特别是在常平钢铁集团厂区建立了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生活、教学的实训校区,极大地缓解了乐鱼官方体育网站校舍建筑面积紧张的问题。新建30层教工住宅楼1栋,建筑面积近10000㎡,解决了教职工的住房问题。
7、党建工作卓有成效。五年来,学院坚持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了院系两级领导班子,院党委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作风建设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胜利召开了学院第一次和第二次党员大会;坚持完善了微型党课制度、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和党员评议等制度,党员发展质量逐年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更加规范活跃。始终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反腐倡廉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实行干部管理“一岗双责”和干部廉政承诺制度,初步构建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8、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凸显。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大学生技能大赛为载体,组织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以争创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活动为重点,不断将“和谐工院、平安工院、诚信工院”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做好离退休工作,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差距与不足
虽然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上距国家一流高职院校尚有一定差距。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占地面积不足一直是困扰乐鱼官方体育网站进一步“做强、做大”的瓶颈,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学院将面临适度扩大规模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双重压力,解决占地面积不足成为需要我们迫切解决的一大难题。
2、由于学院是1952年成立的老校,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建任务艰巨,目前,50-60年代建筑物还有3栋,建筑面积37000㎡;已鉴定危楼2栋;急需要拆除重建1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事业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
3、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虽然已通过验收,全院各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及六个重点建设专业还没有同步。新课程模式的实施带来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仍需我们下大工夫提升。
4、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由于缺乏政策层面的“校企互动”激励保障机制,学院同企业的深层合作还存在许多障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问题将是学院“十二五”期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挑战与机遇
未来五年将是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新的机遇期。
机遇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西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在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从而形成能够适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符合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且首次提出要建立职校基本办学标准、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关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第一次提出了制定校企合作法规,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范围。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机遇二:“十一五”的建设为学院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使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走在了全国高职的前列。广大教职工奋发图强、人心思进。主人翁意识、使命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集聚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挑战一:“十二五”是中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关键时期,内陆地区一半以上钢产量要向外调,趋势是向“沿海,沿江”发展。总思路是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重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改造是前两者的支撑点。企业重组、兼并、技术改造不仅关涉资产,更关系到文化和教育。这就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发展目标。出台了《八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提出了2011年全省钢铁企业减少到50家左右,2015年更是要控制在10家以内。兼并重组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客观上对我们的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挑战二:高考生源逐年减少带来的生源竞争和招收中职生带来的教学改革,是我们“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两个难题,一方面解决招生数量,保证规模适度扩大;一方面解决“教”和“学”的问题与保障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这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学院“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平安工院、和谐工院、魅力工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掘示范潜力,强化建设内涵,提升发展质量;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职院校。
——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准确定位,追求一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服务地方,特色兴校。开放兼容、因地制宜,实现专业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大力推进具有乐鱼官方体育网站精神特质的大学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引领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人才强校。崇尚卓越、力争上游,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倡导分类指导与管理,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坚持科学发展,依法治校。民主进步、和谐繁荣,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群众团体的作用,形成民主科学、依法依规的治理体系和氛围,使学院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
(二)办学定位
r 办学类型定位: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
r 办学层次定位:以三年制高职教育为主,力争开展四年制高职教育,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r 办学特色定位:依托冶金行业,深入推进校企“四个合作”,通过践行“行业特征、专业特色、职业特点”的特色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爱钢铁、能吃苦,一岗精、多岗通”的职业特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r 人才培养定位:(1)三年制高职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四年制高职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r 专业发展定位: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以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为基础,筹办四年制高职专业,建立并完善覆盖冶金企业采选、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的以冶金为品牌的特色专业体系。
r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冶金行业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按照“内涵发展、集约发展、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实施“两年再示范、三年铸辉煌”的总体发展思路。
2011-2012年为“再示范”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深掘示范潜力,强化建设内涵”,通过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卓越人才培育工程”、“示范项目带动工程”,在将示范院校建设工作做细做实的同时,在全院各专业推开示范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示范院校建设理念和成果惠及山西省乃至全国冶金类职业院校,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充分彰显示范院校魅力。
2013-2015年为“铸辉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紧跟国家高职教育发展形势,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筹办四年制高职教育,并使学院办学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高职教育领域先进行列。师资队伍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高端引领、梯度配备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部分专业带头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办学声誉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推行国际化办学,使学院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冶金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在国外冶金行业领域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四)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十二五”期间,学院将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
2、办学条件:根据学院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校园,内部挖潜,优化校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争取合并1-2所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职业院校;新建30000㎡教学楼一栋、14000㎡学生公寓一栋、6000㎡餐厅一个,改扩建塑胶田径场一个、足球场一个等,大力改善办学的软硬件条件,使学院面貌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有一个大的改观。
3、专业建设: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的专业结构调整动态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建成科学合理的、覆盖冶金企业采选、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的以冶金为品牌的特色专业体系。到2015年,将冶金技术等6个重点专业建成国内同类专业的名牌专业,使6个专业群的其它16个专业达到重点建设专业的水平,并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
4、课程建设:继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课程的有机融合;继续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同步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到2015年,使国家级精品课程达到5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20门,院级精品课程达到50门。
5、师资队伍建设: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制定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工作制度、考核条例和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将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副教授以上的评审中,逐步实行“企业服务考核”一票否决的办法。坚持和完善青年教师下厂实践锻炼的制度。继续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卓越人才培育工程”的实施,培养本系统、本专业在德行、科研、技能、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杰出教师,在行业、企业、社会具有一定名望和影响力的“大师级”人才。
6、实训条件建设:按照“校内校外互补、教学生产兼顾、资源校企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实训条件建设持续投入机制,使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并能满足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使每个重点专业都有4个以上大中型冶金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支撑,并使学院能够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00个以上。
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山西省冶金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社会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结合山西省冶金行业产业调整需要,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层次,为本行业、相关企业、院校提供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及技能鉴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满足区域行业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开发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五年内完成企业横向课题研究25项,完成面向相关企业职工、转业军人、农民及下岗和待业人员等各类社会人员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10000人日。
8、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中的引领作用,以创建“平安工院、和谐工院、魅力工院”为载体,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积淀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保持整体凝聚力和传承力,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9、办学效益:把提高教职工福利和待遇作为学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逐步建立学院事业发展与教职工收入同步发展的机制;逐步提高教职工的保险、医疗、体检和养老等福利待遇;积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不断改善离退休教职工的福利,更加关心生活困难教职工群体。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为实现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学院重点推进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工程、示范项目带动工程、四年制高职申办工程、校园文化创新工程、魅力工院创建工程等“六大工程”。
(一)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加强顶层设计,创造性地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通过项目化的运作与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高水平的教学建设与研究成果切实惠及全体学生。
1、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与运行。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思路,要积极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长效性,互惠性,开放性”的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和引导专业系部走出校门,与企业的“老板”交朋友;真心实意地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了解生产过程的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
2、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仍然是我们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核心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渗透边工作边学习的理念;在课程的内容上,要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要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同步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要系统设计和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两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实效。
3、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继续推进和深化ISO9000教学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为目标,针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中的关键与重大问题,支持教师与管理人员从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的根本提升。
4、“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培养提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提高标准。各专业要坚持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并真正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要聘任一批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并且在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中,逐步做到兼职为主,专任为辅。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各专业要制定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工作制度,学院要制定考核条例和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将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副教授以上的评审中,逐步实行“企业服务考核”一票否决的办法。青年教师下厂实践锻炼的制度,要长期坚持下去。凡新进教师,必须参加企业锻炼和专业实践,考核合格,才能走上讲台。
(二)卓越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以“双挂工程”和“名师工程”等为载体的教师发展计划。培养本系统、本专业在行业、企业、社会具有一定名望和影响力的杰出教师,在德行、科研、技能、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大师级”人才。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培养教学专家和专业带头人;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培养理论与实践互通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培养青年教学骨干;通过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发展项目培育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教学团队。“十二五”期间,重点引进与培养10名省内外有一定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专家(名师),15名省内知名教学专家(名师),30名青年教学骨干,建立一支德才双馨、结构优化、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高水平教学队伍,再培育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取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加强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增强中外合作办学能力,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准。
(三)示范项目带动工程
“十二五”期间,围绕“深掘示范潜力,强化建设内涵”,以“示范力”、“辐射力”建设为主线,在将示范院校建设工作做细做实的同时,在全院各专业推开示范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示范院校建设理念和成果惠及山西省乃至全国冶金类高职院校,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充分彰显示范院校魅力。
1、专业建设。学院要统筹安排专业的均衡发展,以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的6个重点建设专业为基础,加大专业群专业的资源融合度,实现各专业群内师资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到2015年,将冶金技术等6个重点专业建成国内同类专业的名牌专业,使6个专业群的其它16个专业达到重点建设专业的水平,并在全国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建成科学合理的、覆盖冶金企业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的以冶金为品牌的特色专业体系。
2、校企合作。学院要依托60年来原行业办学形成的企业脉络关系,以2012年60周年校庆庆典为契机,紧紧抓住校友这一弥足珍贵的资源,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到2015年,使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能支撑起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使每个重点专业都有4个以上大中型冶金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支撑,每个非重点专业有2个以上大中型冶金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支撑,并使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00个以上。
3、人才培养。围绕特色专业建设与特色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为目标,通过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等有力增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选择行业骨干、重点企业,在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的相互融合,由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主要专业课程,并在合作企业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继续深化和创新具有乐鱼官方体育网站特色的“职业引导、行业平台、工学交替、三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在全院非重点建设专业全面推广。
(四)四年制高职申办工程
随着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标志着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十二五”期间,学院要继续依托示范院校建设,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内涵提升和机制体制创新上来,根据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适时申报开办四年制高职教育,将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转向“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上来,为山西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学院要紧盯高职教育发展动向,认真领会教育部有关会议精神,争取在第一时间启动四年制高职申报建设工作,争得时间和主动,在新一轮高职教育的大发展中抢得先机。学院党委要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加强调研,加大顶层设计力度,使其成为学院高职升格战略的总指挥部。
学院领导班子要以建设学习型学院为契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班子的领导力和工作效率。要谋大事、抓大事、办大事、成大事,大局当前,务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统筹安排,处理好学院日常工作与四年制高职教育申办工作的关系,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高职升格战略上来,把主要力量和精力放到高职升格战略上来。
(五)校园文化创新工程
1、培育与弘扬学院精神。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的校园先进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精神,创新、批判和人文精神,构建以“奉献、创新”为内核的“教师文化”和“研究文化”,培育共同的教育信念和学术理想,包括先进的育人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和学术价值观,逐步积淀形成以“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精神为内核的特色校园文化,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2、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以2012年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庆典为契机,将学院教学楼、图书馆、道路以能够体现“传承学校精神、体现时代特点、孕育共同信念”的物质载体赋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文化记忆和价值追求。建设校园文化广场,形成一批能够物化学院精神的校园阵地。进一步开展校训、校徽等学校文化形象符号的建设与宣传工作,确保具有校本特色的形象识别系统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师生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努力造就一种充满志气、朝气、锐气的校风,一种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事业氛围。
3、加强校园文化生态系统建设。大力扶持体现健康精神文化的主流社团和科技型社团,包容异彩纷呈的其他社团,为大学生们表现自我、发展个性创造条件。精心组织“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认清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发展自我、服务他人、报效社会的自觉性。建设好学院门户网站,开展优秀网站和网页评选活动,培育一批校园精品网站和特色栏目,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使校园网络成为师生、同学之间有益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鼓励各系部以专业文化建设为基础,加强自身形象设计和宣传,注重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等优势教育文化建设,加快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系部文化。加强朗诵、舞蹈、合唱、展演、书法等艺术团队建设,加强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生态体系。
(六)魅力工院创建工程
以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为主线,深入推进“平安工院、和谐工院、魅力工院”创建活动,并将这一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地工作安排贯穿至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的始末。
1、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加强交通、消防、卫生和物业管理,加强应急预案研究制定和应急管理,加强消防及自然灾害逃生演练,为全院师生营造一个平安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2、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以发展促和谐,以民主蓄和谐,以公正求和谐,以服务谋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处处关心、维护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合法利益,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其收入水平,切实保障其福利、劳保、医疗等基本权益;时刻关心离退休教职工、老同志的生活和健康,尽力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支持他们为学院的发展多做贡献;进一步完善学院领导定点联系基层单位的工作制度,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专题调研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工作实际问题;定期开展二级管理满意度测评工作,促进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改善,营造“宽容、和谐、信任、团结”的校园氛围。
3、深入推进魅力工院创建工程。“魅力工院”创建工作是学院“十二五”发展战略的一条主线,是学院各项工作成绩的一种集中体现,是学院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标志性结果。“魅力工院”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办学实力、清新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强劲的行业号召力、隆盛的社会影响力等。深入推进魅力工院创建工程,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抓手,全面加强学院各项建设,提升学院在高职教育领域、冶金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真正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学院。
四、保障措施
为有效推动学院“十二五”规划“七项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各项规划指标的圆满实现,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同时,必须在财力物力、服务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一)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十二五”规划执行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1、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和谐高效的办学治理体系。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协调好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的关系。坚持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党政合作的原则,切实发挥好党委在办学治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紧密融合,把党建工作与党管人才工作紧密融合,把党建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紧密融合,把党建工作与解决师生思想和实际问题紧密融合,建设“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四强型基层党组织。构筑党建工作科学发展长效机制,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坚实的战斗堡垒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用坚强的政治核心引领学院科学发展,用优良的党风促进学院科学发展。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学院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
增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促进管理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岗位任职资格制度,细化选人用人标准。完善干部提名制度,健全民主推荐机制,规范选人用人行为,增强提名透明度和公信度。树立正确政绩观,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保证政治思想素质高的前提下,根据年龄、学历与职称、知识与能力、经验与实绩等综合考察和选拔任用干部;建立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训和教育机制,与师资培养体系并轨,提高年轻后备干部学历水平、知识和能力水平。坚持以事业发展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执行力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从根本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境界、理论修养和科学管理水平,造就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不“出事”的党政干部队伍。
3、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弘扬清正廉洁的干部作风,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加强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建设,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反腐倡廉预防制度建设,形成防范腐败预警机制;加强反腐倡廉惩治制度建设,完善查处腐败惩戒机制。严把工程建设关、财务审计关、招生晋职关、教风学风关。
4、积极推进校务公开,营造民主和谐政治氛围。按照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弘扬正气,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执政为民、群众利益至上,体察民情,关注民生,珍惜民力,维护民权。发扬严谨、求真、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共识,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加强工会、教代会、共青团等的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组织、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事业发展来凝聚人心,以事业发展来泽惠民生,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来解决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构建民主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为“十二五”规划执行提供物质保障。
“十二五”期间,学院按照“保证发展、提高效能”的原则,加强学院筹融资能力建设,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拓宽筹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自筹和社会引资等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筹资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通过改革投入方法、加强投入监管、实施绩效考核等措施,有效提高办学资源的配置质量。
1、争取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结合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需求,从山西省“转型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在争取省级财政预算内拨款逐年增长和专项经费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在工程建设、人才引进、产学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争取得到更大的政策倾斜力度,确保学院新一轮跨越发展具有稳定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撑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2、争取发改委的项目支持。“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全面推开“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70多个专项规划、3个区域规划、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大型企业“双千亿”、“双五百亿”工程规划以及《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方案》的实施,将有大批配套项目,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提高项目建设,推动学院建设。
3、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持续支持。“深掘示范潜力,强化建设内涵”,不断加强教学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充分发掘潜力的基础上,凝炼自身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国家示范院校的再支持、再投入;认真规划和组织好各类专项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专项建设投入。
4、争取行业企业的资源性投入。充分利用学院在冶金行业的传统优势,通过发挥校友作用,吸引行业企业捐资助学;深化与冶金企业的融合力度,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争取冶金企业在实训建设、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资源性投入,拓展社会办学资源,为学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内部挖潜,开源节流,增强资金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筹规划校内各类资源的对内、对外综合利用,争取更多资产、资源发展收入来源;充分利用学院的教育资源和人力智力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切实加强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基建与维修、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类项目经费投入的论证和管理,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论证采购程序和效益评估制度,科学决策,加强审计,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性。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教育活动,把勤俭节约当作学院自身发展和培育人、塑造人的重要工作来抓。
建立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预算和报销政策,推行各级财务公开,使学院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三)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十二五”规划执行提供动力源泉。
1、深入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学院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激发系部自主办学的活力,提升系部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通过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两级管理职能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加强学院、职能处室职能转变,探索宏观指导和服务保障相结合的功能建设,不断提高学院在办学上的宏观指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和服务支撑保障意识。加强系部能力建设,把建设国内一流高职学院的建设目标落实在系部教学、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去,聚焦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发展目标上。
2、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政策导向。在基本完成学院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基础上,健全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教师职务聘任和聘期合同管理制度,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改革,建校工资制度改革。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评聘与评价制度,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纳入职称评审、聘用和绩效考核,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推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适应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立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发展的用人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数字化考核机制,建立与工作岗位相配套的、与能力水平相适应、与业绩贡献相衔接的,具有较大激励作用的工资分配机制,实现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完善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办法。
3、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紧紧围绕学院发展目标,以师生为本,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学院的管理与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后勤保障。不断健全学院对后勤服务工作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量,促进后勤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建立健全公房管理制度,完善调配机制,优化学院用房的资源配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和争取资源,不断改善教职工住宿条件;加强与地方合作,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四)落实工作责任,注重评估考核,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按照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责任负责人将规划中的工作逐一分解,积极发动全员参与,统一思想,营造落实发展规划的良好舆论氛围,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明确自己在学院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公示,展示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2、注重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健全评价考核问责机制。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加快完善规划的考核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调整各项任务的考核权重;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质量监控力度,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专题调研,制定目标责任评价考核,重点考核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主动协调解决,确保学院中心工作能够按照规划要求落实到位;对考核结果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同时制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
3、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及时发布各类信息以及实施本规划的重大战略思想、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规划实施宣传,让更多的师生员工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及时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大力宣传成功经验、做法和成效,推进师生参与规划实施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形成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为规划实施营造优良的氛围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