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日报以《毕业了 如何走好就业路》为题对乐鱼官方体育网站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报道。
原文如下:
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促进就业任务更加繁重。为此,一方面,社会各方不断出台各种优化措施,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性课题,也是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化选题,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一代青年学子的人生之路。
为此,记者选取了我省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探索及近年来学校学生就业轨迹进行了采访调查,期望校方的做法和毕业学子的故事能够为大家带来些许启示。
到基层去,虽然可能会吃苦,但成长非常快
“再次选择人生方向,我还是坚定地选择到边疆,成为新时代的浪花,奔向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张剑敏是山西大学2017届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专业毕业生。现工作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新和镇人民政府。
在一次援疆宣讲会上,宣传片中神采奕奕的援疆志愿者面貌深深吸引着张剑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内心深处的声音,他二话不说填了申请。那里是距离山西3000多公里的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新和镇,干燥闷热的气流与耳畔陌生的维吾尔语是张剑敏踏足新疆时的第一印象,工作起步阶段的每一天,努力学习维语就成为张剑敏下班后的重要功课。帮扶脱贫、为孩子们办“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幸福养老院”、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今天,他已经成为“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如今,张剑敏常跟师弟师妹们说:“到基层去,是一个好选择。虽然可能会吃苦,但成长非常快,这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普姆亚不哆。”何玉杰笑着和记者复述道,这是藏语“姑娘真好”的意思。2019年7月,这个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姑娘响应国家政策奔赴西藏自治区基层工作,现为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古乡的一名科员。
“坐在办公室是没有用的,得走起来!”2020年1月,何玉杰迎来了她援藏的第一份驻村工作。当时正值脱贫攻坚验收阶段,何玉杰每天都会按时到五保户家中,为他们做一些卫生大扫除,用藏语陪他们聊聊天。在何玉杰看来,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融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一颗真心去服务群众。一年后,结束驻村工作的何玉杰再返回村里时,村民们纷纷把家里好吃的拿给她,握着她的手说着贴心的话。这种温情的流动让她对这里有了更深的感情。“基层的振兴需要人才支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扎根西部、建设西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何玉杰说道。
山西大学2023届毕业生预计940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959人、硕士毕业生3100人、博士毕业生345人。
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邓超介绍说,抢抓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关键期,学校开学首周就全面启动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确保日日有宣讲、周周有组团、月月有双选。在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同时,山西大学全校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通过多形式、多载体、多渠道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择业能力。引导并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任子剑是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2023届毕业生,谈及自己的就业选择,他表示:“前段时间我看了中央一台《山水间的家》,节目通过展现24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呈现了不同乡村实现振兴的多元路径和特殊发展经验。我在感叹的同时,脑海中不禁浮现起家乡的影子。因此我坚定地报考忻州选调生,希望把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带去家乡,让青春在基层一线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扎根泥土,经历风雨,让青春本色挥洒在各行各业
“科技兴农,事业报国,奉献社会,成就自我,这是我创业的初心,也是我们企业的宗旨。”山西农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成祯祚毅然选择了创业之路。他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大学期间创新创业的课程燃起了自己心中的激情。
回顾创业历程,成祯祚清楚记得走过的每一段弯路,但更令他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5月,他拿下一个经销商5万元的订单,拿到钱的那一刻,他真的想哭,当晚就和合伙人痛饮了一场。今天,成祯祚获得了社会给与的很多荣誉奖项,但他却选择了重返校园,继续深造,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MBA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新一届高校毕业生,成祯祚坦言:“能力的提升与知识的储备才是破解就业困局的不二法门。当下的毕业生应及时关注国家政策,走出学校多与社会接触,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要将社会需求与自身专业对接,让青春本色挥洒在各行各业。”
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弓俊红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联企育人”,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实行企业导师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以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毕业生就业,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建成山西省最大现代农业省级双创教育实训示范基地、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园,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入驻园区孵化成长、落地见效,以创业带动一批毕业生就业。
“你家的水沟还堵着没?”“孩子上学的‘雨露计划’助学金申请了没?”一句句真切的问候拉近了他与群众的距离。“弯下腰,沉下心,真心的碰撞必然会产生温暖的火花。”这是郭恒在基层上到的第一堂课,也是他从“学生”到“工作者”身份的转变。
2021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郭恒考取了山西省长治市选调生,来到潞城区申庄村开展驻村工作。亲身实践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东西是在学校的时候无法想象的,书本里的知识到了田地里突然不够用了。面对突然“失灵”的知识,郭恒并未气馁,脚扎泥土小路,身睡农家土炕,广袤田野里总有他虚心向农村“土专家”、基层群众“取经”的身影。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从“工作者”回归到“学生”的身份是他在基层上到的第二堂课。提到对即将毕业学子的寄语时,郭恒说:“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把双脚扎在泥土里,在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
产教融合,注重实践,在贴近中实现“零距离”就业
“学院‘访企、入行、进园’的教学模式,确实为我们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红利。”
谈及自己的就业经历,山西工程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孟鹏磊深有感触:“校企合作是目前我们学院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我当时就选定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因为所学专业与岗位工作的契合度较高,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我很想在学会的基础上学优。实际上,从学生身份到职员身份转变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一部分是与专业挂钩,还有一部分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从动手实践中进行提升。目前,企业在招聘时,某些岗位会直接在面试时设置动手实践环节,可见企业更愿意选择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入职。”
该学院2022届毕业生吴博雄目前就职于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二时,他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该公司,实习期间参加了不同级别的比赛,并获得国家、省、市级的职工职业大赛奖项,最后以优秀实习生的身份留了下来。
谈及自己的就业感悟,吴博雄说:“由于学院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推进校企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更加广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带来的是‘入学即入职’的效果。就业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学院在入学之初就进行了就业指导,后续的校企合作又正好搭建起了平台,提供了项目合作、竞赛等实践机会,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拿到了自己就业的‘通关门卡’。”
近年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态势良好,对此,该学院产教融合中心主任李文新颇有心得,他说:融合就是出路,贴近就是力量。由于深入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着重对接山西十大产业集群,主动对接“链主”“链核”企业。自2019年起,学院和包括太重集团、新钢联、山西吉利在内的10余家重点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4月,学院同定襄县人民政府、定襄县河边职业中学、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签订了共建山西定襄法兰产业学院的合作协议。近三年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平均留晋率达75.49%,留并率达49.95%,近一半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为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学院持续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单独招生与省内8家知名企业共同成立企业订单班,学生入学即入职,真正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